Toggle navigation
网站首页
演讲嘉宾
嘉宾行业
IT互联网
医疗医学
金融财经
能源化工
教育培训
交通物流
加工制造
文化传媒
地产建筑
农林牧渔
服务行业
游学考察
学术会议
市场/运营
经营管理
人力资源
职场技能
生产管理
金融/财务
学校/教师
生物/医学
学术/科研
其他行业
嘉宾类型
经济学家
乡村振兴专家
生态环保专家
文化学者
军事专家
部委学者
健康医学专家
国际名人
政治局授课专家
金融学家
党史专家
科学社会主义学家
哲学专家
马列专家
文史专家
法学专家
政治学专家
政法学家
民生问题专家
人力资源专家
部委政研室专家
人口专家
传媒专家
安全专家
国企改革专家
科学家院士
党建专家
国际战略专家
社会和文化学专家
公共管理专家
外交专家
教育专家
科技专家
水利专家
新闻动态
名家动态
演讲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
金融学家
刘煜辉 - 专业嘉宾邀请·会议出席服务·个人履历查看·商务合作对接
刘煜辉
一键邀请
演讲嘉宾网可根据演讲议题、会议日期、活动预算等要求,为您提供该领域内专业嘉宾演讲邀约服务。您可准备好活动信息后,联系客服电话:15101084294(仅邀约嘉宾出席活动,其他需求勿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您的电话
刘煜辉简介
刘煜辉简介:主要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导,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主要兼职: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年金理事会理事,鑫合紫金山银行家俱乐部首席专家,《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财经》、《财新传媒》特约撰稿人,香港金融管理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大学教授,博导。其他社会任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顾问;南方基金宏观经济顾问;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湘电股份等国企独立董事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30人成员。曾任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学术成果:近年主要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方向,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经济政策建议报告多次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经常受邀参加国办、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发改委、商务部、证监会等经济形势咨询会。近年来在《经济研究》、《比较》、《世界经济》、《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报告论文多篇。国内权威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瞭望》、《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时报》等特约撰稿人。主持和参与《中国地区金融生态评价》、《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及对其金融体系影响》、《全球化与中国》等多项大型国家部委重点课题研究。主要观点-伪命题说:第一个伪命题是输入性通胀。从数据上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市场每年被注入的净头寸都是大剂量的。尽管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很忙,但依然无法对冲掉外来之水。我们把这个注水泵叫“外汇占款”。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很愿意将中国通胀的责任都落到美国头上,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讲“输入性通胀”,国人也很容易这样思考问题。经济学有个概念叫“镜像互补”,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经济的整体是平衡的。如果美国失衡,外部就必然得有一个经济体(如中国失衡)与之互补,才能长时间地运转。近40年来,全球经济一直运行的是“商品美元循环”和“石油美元循环”,缺了谁都玩不转,这是美国、新兴国家和资源国家互动的结果。简单说,美国印钱,必须有外部世界接受,信用规模才可能膨胀;而如果新兴国家都筑坝挡水,美国财赤无限度增加下去只会促使资金从美国国债市场抽逃,债务市场的崩溃将拖垮美国经济,美国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越刺激、越不减速,是当前盖特纳和伯南克最乐见的,因为这样拓展了美国人量化宽松的空间。那些鼓励中国放水冲沙,与美国大打货币战的人是“不怀好意”的。中国如不主动收货币,通胀肯定演变为长期压力。第二个伪命题是汇率绑架利率(加息导致热钱涌入)。个人看来,“加息导致热钱涌入和升值压力”是个习惯性的误区。各类“想当然”的研究者不断地重复着这根本没有得到实证的结论,最后大家都相信它是真的,而恰恰这是一个伪命题。真实经济的逻辑是这样的: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进来的钱是博取泡沫和价差的,而非息差;如果国内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市场投资者也是这样理解的。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口增速和外汇占款增量与“贸易顺差 FDI”的差额呈现强的正相关,进口增速通常被认为对应与国内需求(投资品)的增减。过往几年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内宏观调控加码,内需被抑制(进口减速)时,跨境资本流向将出现逆转,钱开始减少进入国内,甚至流出境外。这是市场投资者的选择,与内在经济的逻辑相一致。第三个伪命题是关于经济减速对于就业的冲击。个人看来,中国经济减速的冲击和央行紧缩政策的冲击被严重夸大了,经济减速造成就业压力逻辑上并不构成直接关系。中国经济要“保八”的理由一直以来都是保就业,特别是两千多万农民工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没有人论证为什么要这个数,也没有人怀疑过其中的逻辑。理论上讲,一个经济体实体化越高,抗冲击的弹性越大,中国是一个有强大制造部门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弹性在主要经济体中应该是最高的之一(同样的案例说明这一逻辑,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为什么在流动性危机的冲击后迅速地复元,而今天的希腊却不能)。随着流动性退潮,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于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是变强的,经济承压后很快就能恢复均衡,成本下降对企业家精神激发是有利的,对于就业时是正向的;而不是被成本逼迫着用机器替代人工和转移工厂,甚至干脆离开实体。反转过来讲,空心化的经济体受流动性紧缩的冲击肯定是大的,因为它的资产部门大。换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经济减速的成本是资产部门(银行、地产和地方政府)来承担,而不是想象中的中国工人。所以,紧缩跟就业没有太大的关系。精彩视频:
相关专家
换一换
孙国峰
杨涛
刘鸿儒
曾康霖
盛松成
秦池江
刘煜辉出席活动
同类专家推荐
最新名家动态
名家动态之图灵奖阿尔弗雷德·瓦伊诺·阿霍报道...
邀请嘉宾图灵奖得主唐加拉Jack Dongarra 博士出席会议...
任泽平: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任泽平:新一轮结构性牛市开启,重点关注五大机会...
曹远征:国际货币格局或将“三足鼎立”...
朱民:2022年之后世界经济金融新变局...
任泽平:稳增长加码加快...
姚洋:振兴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大挑战...
高世楫: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
郑永年:中国走自己的路,不会追随西方...
白重恩:5.5%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的增长目标...
李稻葵:高度重视三大短期经济风险 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
迟福林:推进粤港澳服贸一体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宋志平:疫情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复原力...
金一南:伊拉克战争19周年后,美国仍在全球兜售战争...
林毅夫:经济增长是最大的大局,我国2049年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一半...
李俊峰:煤炭减量替代应准确把握节奏...
找嘉宾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1510108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