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网站首页
演讲嘉宾
嘉宾行业
IT互联网
医疗医学
金融财经
能源化工
教育培训
交通物流
加工制造
文化传媒
地产建筑
农林牧渔
服务行业
游学考察
学术会议
市场/运营
经营管理
人力资源
职场技能
生产管理
金融/财务
学校/教师
生物/医学
学术/科研
其他行业
嘉宾类型
经济学家
乡村振兴专家
生态环保专家
文化学者
军事专家
部委学者
健康医学专家
国际名人
政治局授课专家
金融学家
党史专家
科学社会主义学家
哲学专家
马列专家
文史专家
法学专家
政治学专家
政法学家
民生问题专家
人力资源专家
部委政研室专家
人口专家
传媒专家
安全专家
国企改革专家
科学家院士
党建专家
国际战略专家
社会和文化学专家
公共管理专家
外交专家
教育专家
科技专家
水利专家
新闻动态
名家动态
演讲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
部委学者
单霁翔 - 专业嘉宾邀请·会议出席服务·个人履历查看·商务合作对接
单霁翔
一键邀请
演讲嘉宾网可根据演讲议题、会议日期、活动预算等要求,为您提供该领域内专业嘉宾演讲邀约服务。您可准备好活动信息后,联系客服电话:15101084294(仅邀约嘉宾出席活动,其他需求勿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您的电话
单霁翔简介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简介:单霁翔,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早在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学期间,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回国以后,历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出版《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文化遗产?思行文丛》、《平安故宫?思行文丛?壬辰集》等十余部专著,并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五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故宫博物院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图文来源:故宫博物院而在这座古老的紫禁城里,有这样一个“看门人”。他历时5个月,磨破20双布鞋,走遍故宫9000多个房间,成为600年来第一个走遍故宫全部角落的人。他说:唯有了解故宫的全部,才能真正尊重它,保护它。他便是中国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在常人眼里,紫禁城或许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是北京之行的必来之地,是匆匆一瞥间就浏览而过的老院子,亦或只是听闻它的盛名,但却从来不懂故宫。而在单霁翔眼里,故宫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故事和生命,这不仅仅是集中国之大成的历史瑰宝,更是中国古代人民赐予全人类的珍贵财富。从上任之初,单霁翔就将保护故宫当做此生最重要的使命,他说自己新官上任不放一把火,因为故宫里全是木质建筑,最怕火,而他却准备好了“雨”。俏皮话嘴上说说就罢了,但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拿不出,那保护故宫就是一个空话。于是上任不久,他便穿着薄衫素鞋,带着秘书,穿行于故宫的各个角落,仔细勘察,记录故宫的每个建筑,每件收藏,甚至就连文物的数量,种类,存放位置他都烂熟于心。要知道历经600多年,时间跨越明清两朝的故宫,光是建筑面积就达到15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多达9000多间,更别说每个房间里收藏的不计其数的历史瑰宝,但单霁翔愣是生生把这些全都看了个遍。正是因为他对故宫的热爱和尊重,所以他才要完全了解这座城。也正是因为他对故宫的了解和熟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才能对症下药,大刀阔斧的对故宫进行保护和修整。严查卫生,只为还紫禁城一片净土“要善待这些文物,首先要善待故宫本身,让这座宝库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他忍受不了故宫的“脏乱差”。看到游客乱扔的烟头,垃圾,单霁翔第一个反应是捡起来,不到一年时间,从他手里捡起来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慢慢地,他对故宫的卫生要求越来越严苛,甚至不能看见故宫的地面上有一点垃圾,于是这个“不放火”新任院长,在2013年下了死命令,不仅在故宫里全面禁烟,禁火,游客就连一个打火机也不准带入。看似严苛的进城条件,换来的就是游人的自觉和干净的故宫,从此故宫垃圾落地不超过两分钟就会有人捡起,真正还给紫禁城一片净土。严禁车辆,只为还文化一个尊严除了严查故宫的卫生,单霁翔还对“禁车”下了死命令。他说“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都不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从此故宫不允许车辆进入,不管你是何种身份地位,在故宫门前一律平等,若想参观,请下车步行。如果步行累了,你可以选择故宫里的自行车或者电瓶车进行参观,但若想开车前往,对不起,不行!刚开始,这条“禁车”令,大家都以为单霁翔就是随口说说,因为来故宫参观的不仅有寻常百姓,还有很多世界各国首脑,总不能让国外领导人也下车步行吧。但还别说,单霁翔还真是那种认死理的人,就连法国总统奥朗德来了,他也坚持要求总统下车参观,将总统浩浩荡荡的车队挡在了故宫外。刚阻止过法国总统不久,印度总理就想破例,因为印度的辛格总理实在是年事已高,步行参观,体力不济,就连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暗示单霁翔“破例”一次。可刚正不阿的单霁翔就是不允许,最后竟然让印度总理像其他游客一样骑着电瓶车进行参观,不仅坚持了故宫不许车辆进入的原则,就连建国以来的“外宾待遇”也被他打破了。事后,所有人才意识到,单院长在保护故宫这件事上,果然是下了决心了!他说,自己不是不讲人情,不懂世故,只是原则至上。无论你是谁,有怎样的地位,都该对这些人类的文化宝藏,保持一颗应有的敬畏心,尊重文物,就是尊重文化本身。“拆除搬迁”,只为还原故宫当初的模样解决完故宫的卫生和车辆问题后,单霁翔又开始了新的举措,那就是搬迁办公人员,拆除违规建筑。指令一出,他直接迁走了故宫一半的办公人员,不管你是什么级别,什么地位,只要不是保护文物工作者,那就请离开。另外,他还拆除了3600平米的彩钢房,11200平米的临时建筑,还撤销了许多“不规范”的展览,他说:紫禁城原本就是红墙黄瓦的模样,今天也应该是。当这些工作做完之后,人们再次看到的故宫,恰似当年的紫禁城,一切都是古色古香,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让人们看到故宫,有一种自豪感,能够意识到故宫承载的重量,这便是我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每种人性举措,都是为给游客最好的参观体验逐步完善故宫自身的条件之后,单霁翔又注意到了游客本身的问题之上。“故宫人太多,买票难,没地方休息”,这是故宫游客最直接的参观体验。面对众多的人流量,单霁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每天限流8万人,增加32个售票窗口,让游客不超5分钟就能买到票。”举措一出,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2008年限流引起游客不满的事件至今历历在目,这次限流的举措能不能成功还是一个未知。但单霁翔从来都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他做的每一项决定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每日8万人限流,在大屏幕上不断更新余票数,如果当天的参观票售完,前来的游客可以预约订票”。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游客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解决完售票问题,他又在故宫里增加了1400把实木椅,这些椅子不仅舒适美观,而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解决了游客无处休息的问题。他说:游客和故宫一样,都应该被尊重,我们只有多一些人性举措,才能带给游人更好的参观体验,从而让故宫更好的留在人们心里。每一份心血,都是为了紫禁城更好的未来在单霁翔的带领下,无数人默默守护着紫禁城。他们有的默默修复着故宫里收藏的各种历史文物;有的默默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和岗位,只为给游人更好的体验;也有人在想方设法保护着紫禁城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故宫的博大精深······正是有了这一切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故宫,昨日的紫禁城。每到春天,这里便是“霓裳片片晚装新,束素亭亭玉殿春”。也是“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更是“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从此故宫不允许车辆进入,不管你是何种身份地位,在故宫门前一律平等,若想参观,请下车步行。如果步行累了,你可以选择故宫里的自行车或者电瓶车进行参观,但若想开车前往,对不起,不行!到了夏天,这里便是“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看到亭亭玉立的荷花,便想到“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到了秋天,这里便是“冉冉秋光留不住,满山黄叶暮”。最诗意的当数冬天,有人说只要一下雪,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更是“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正如单霁翔在《朗读者》上所说,故宫的一切都是有故事和生命的。不管是前朝后寝,社稷清庙,还是画栋雕梁,丹楹刻桷,都并非毫无补益的奇技淫巧,而是承载宫室气度和家国所必须的威严。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椽,都是故宫的音符,每一处连卷珠帘,玉砌石雕,都是这座古城千年的绝唱。而在光影流转中,正是有了像单霁翔这样的匠人,才使得故宫成了永远不倒的紫禁城。正是因为他们的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才让中国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匠心的坚守,才让人们对故宫对了一份尊重和敬畏。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却是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伟大匠人!
相关专家
换一换
李若谷
侯云春
李君如
郑新立
仇保兴
励小捷
单霁翔出席活动
同类专家推荐
黄奇帆
李肇星
李毅中
陈全生
李子彬
田期玉
李宝库
胡舒立
朱孝清
魏迎宁
最新名家动态
名家动态之图灵奖阿尔弗雷德·瓦伊诺·阿霍报道...
邀请嘉宾图灵奖得主唐加拉Jack Dongarra 博士出席会议...
任泽平: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任泽平:新一轮结构性牛市开启,重点关注五大机会...
曹远征:国际货币格局或将“三足鼎立”...
朱民:2022年之后世界经济金融新变局...
任泽平:稳增长加码加快...
姚洋:振兴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大挑战...
高世楫: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
郑永年:中国走自己的路,不会追随西方...
白重恩:5.5%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的增长目标...
李稻葵:高度重视三大短期经济风险 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
迟福林:推进粤港澳服贸一体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宋志平:疫情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复原力...
金一南:伊拉克战争19周年后,美国仍在全球兜售战争...
林毅夫:经济增长是最大的大局,我国2049年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一半...
李俊峰:煤炭减量替代应准确把握节奏...
找嘉宾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1510108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