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空经济深度行业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量:15

——技术革新、政策驱动与生态重构
一、行业概述:低空经济的定义与构成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延伸至3000米)为载体,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航空器为核心,涵盖制造、飞行、保障和综合服务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业链包括低空制造(飞行器研发)、低空飞行(物流、载人)、低空保障(通信导航、空域管理)及综合服务(数据平台、教育培训)四大板块。
核心应用场景:城市空中交通(UAM)、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地理测绘等。
二、市场现状:规模扩张与细分领域崛起
1. 市场规模与增速
-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万亿元。
-
• 无人机:2023年注册量126.7万架,市场规模1174亿元,工业级占比65.3%(农业植保、巡检等)。
-
• eVTOL:2023年市场规模9.8亿元,预计2025年增至57.5亿元,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
-
• 通用航空:2023年飞行小时数137.1万小时,航空器保有量3303架,机场449个。
2. 区域发展格局
-
• 四川:依托双流区产业集群,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200亿元,落地顺丰无人机川藏线物流、纵横股份应急救援等项目,目标2026年培育10家领军企业。
-
• 上海、湖南:成立低空经济集团,推动空域管理改革与商业化试点。
三、行业驱动因素
1. 政策支持
-
•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
-
• 空域管理改革:逐步放开低空空域,试点“灵活使用”模式,推动商业化应用。
2. 技术创新
-
• eVTOL技术:电动化与无人驾驶技术突破,降低运营成本(如大疆FlyCart 30物流无人机)。
-
• 通信导航融合:北斗系统与5G结合,构建低空智联网,实现空域实时监管与路径优化。
3. 市场需求多元化
-
• 物流:无人机配送时效提升400%(如顺丰川藏线项目)。
-
• 应急与医疗:无人机在泸定地震中实现72小时物资投送;eVTOL加速航空医疗救援创新。
四、行业挑战
-
1. 基础设施滞后:起降点、充电站、空管系统建设不足。
-
2. 技术瓶颈:电池续航、安全避障、复杂气象应对能力仍需突破。
-
3. 法规与标准缺失:隐私保护、空域冲突管理、适航认证体系待完善。
五、未来趋势与机遇
1. 应用场景拓展
-
• 城市空中交通(UAM):2025年eVTOL将实现短途载人商业化试点,如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的“空中出租车”。
-
• 低空物流:从快递向医疗、矿产运输延伸,形成“无人机+仓储+配送”网络。
2. 区域产业集群化
-
• 成都、深圳、上海等地形成“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集群,吸引资本与人才集聚。
3. 跨界融合与生态重构
-
• 传统物流、通信企业(如中国电信、顺丰)切入低空领域,推动“空地一体化”服务。
-
• 教育链与产业链协同:高校增设低空经济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六、领军企业与人物
1. 核心企业
-
• 大疆创新:全球无人机龙头,2023年推出首款物流无人机FlyCart 30,开启低空运载新时代。
-
• 亿航智能:纳斯达克上市,专注eVTOL载人飞行器,主导城市空中交通试点。
-
• 万丰奥威:布局eVTOL研发,2023年通航业务收入27.69亿元,技术储备覆盖新能源动力。
-
• 纵横股份:工业无人机领军者,其应急救援系统在灾害中表现突出。
2. 关键人物
-
• 汪滔(大疆创始人):推动消费级与工业级无人机全球普及,重塑低空经济生态。
-
• 胡华智(亿航智能CEO):eVTOL商业化先锋,主导全球首个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项目。
-
• 宫辉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倡导低空经济与地理信息科技融合,推动三维数字底座建设。
-
• 董志毅(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提出低空经济安全治理框架,促进政策与产业协同。
七、结论
2025年,低空经济将进入“政策红利释放-技术成熟-生态完善”的三重驱动阶段,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企业需聚焦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政府需加快空域改革与标准制定,学术界需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同构建“天空之城”的未来图景。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民航局、地方政策文件及企业年报。